煤粉分析试验工况期间,从皮带给煤机上采取试验煤样,每10min采取一个子样,直至制粉系统试验结束。所采集的样品被缩分成2份,一份由电厂燃料部门进行工业分析与发热量测定;一份送至西安热工研究院进行元素分析和可磨性指数测定。
在细粉分离器下两级锁气器之间用活动式套筒采取已制成的粉样,并用标定过的标准筛(R90、R200)进行细度筛分。煤粉细度是评估制粉系统运行性能,以及燃烧效果的重要参数。在粗粉分离器进口及磨煤机出口的垂直管道上,用等速取样装置按照等截面法进行等速取样,并用标定过的标准筛(R90、R200)进行细度筛分。
整理试烧结果,评价天然焦的燃烧性效果,总结出大型电站锅炉燃用天然焦的指导准则与可行性评估结论。主要评价指标如下:安全性(包括机组运行参数的变动、燃烧稳定性、制粉系统、金属壁温、结渣等);经济性(锅炉效率、主要辅机功率的变化);环保性(NOx排放)制粉系统试验;制粉系统试验包括磨煤机出力试验、分离器挡板调整试验以及变磨风量试验等,每一试验工况主要测试项目如下:表盘参数记录(每工况全面记录2次):各级受热面进/出口温度、压力与流量(包括主蒸汽与再热蒸汽);各级减温水量;各级受热面烟温参数;主要受热面管壁温度;一、二次风温、风压以及挡板开度;各主要辅机电流与功率;制粉系统参数。每试验工况均需要计算锅炉效率,以评估并比较燃煤的经济性。试验过程中,在空预器进/出口连续采集并分析烟气成分,同时测量烟气温度,按规程要求进行原煤、飞灰和渣样采集,并定时记录运行参数。计算得出锅炉效率。人工监测燃烧器区域的结渣情况;通过吹灰试验及汽温变化等,评价锅炉设备燃用试验煤的结渣性;炉膛温度测量;大气污染物NOx的排放测试;着火稳定性监测。
试验采用的热重实验装置为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的TGA/SDTA851e热分析系统,对燃煤和天然焦及这2种煤的混合燃料试样进行差热(DTA)、热重(TG)和热重微分(DTG)测量。1号样为燃煤;2号样为天然焦;3号样为天然焦与燃煤(20%B80%)的混煤。
着火温度着火温度如所示。着火温度根据各煤种TG和DTG曲线计算得到。从中看出,2号天然焦的着火温度*高,其次是3号混煤,1号燃煤着火温度*低。这说明燃煤的着火性能*好,天然焦的着火性能*差。混煤着火温度基本处于2个组分煤种之间,由于燃煤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混煤的着火温度与燃煤比较接近。
燃尽时间及燃尽温度燃尽时间定义为烧掉98%燃料量时所需的时间见。一般来说,燃尽所需时间越长,燃尽性能越差。根据各煤种TG曲线,可以得出各种煤燃尽煤炭燃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矿业类核心期刊5CAJ-CD规范6执行优秀期刊煤粉锅炉燃烧天然焦前期试验介绍51时间,2号天然焦的燃尽时间*短,3号混煤燃尽所需时间*长,1号燃煤燃尽时间居中。说明混煤不利于燃尽。
结语在研究项目中,首先对郓城燃煤、天然焦进行了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煤灰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天然焦在制粉系统中析出气体成分的试验研究,燃煤、燃煤加天然焦(按80%B20%比例)、纯天然焦热重燃烧特性试验;*后在国家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RF热态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燃煤、燃煤加天然焦(按80%B20%比例)燃烧特性的热态中试以及天然焦制粉过程中析出气体成分的测试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