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企业专访>> 李兵:一分钟精准焊接 助神舟六号上天

李兵:一分钟精准焊接 助神舟六号上天

时间:2015-06-26  来源:中国锅炉网  浏览次数:303

  在李兵心中,追求职业技能的**化,对工作耐心专业、执着坚守,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素描:李兵(摄影:陶轲)

  李兵,1962年生,川北技校精密机床修理专业毕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手工氩弧焊工特级技师。2012年,“李兵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去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这双手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手工氩弧焊工特级技师李兵

  这双手,拿着焊枪已30多年,焊出的焊条像鱼鳞一样整齐光洁

  这双手,曾在不容失守的补焊中,精准排除缺陷,力保“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这双手,对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天宫一号对接任务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匠说

  不怕失败,可能再进一步就成功了。———李兵

  10年前,随着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鲜为人知的是,在承担“神舟六号”发射任务期间,运载火箭一个配套箱体的零部件焊接缺陷,险些让一个价值上百万元的产品报废,更险些影响到总体进度。在不容失守的第二次补焊中,是一名焊工的焊枪,让缺陷成功排除。

  这名焊工,名叫李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的一名手工氩弧焊工特级技师。

  **:15年专注一个工序

  焊出的焊条像鱼鳞一样整齐光洁

  1962年出生的李兵,是个“航二代”。1971年,年幼的李兵跟随“三线建设”的父母,从江苏来到四川大山深处。1981年,从川北技校精密机床修理专业毕业后,李兵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成为一名航天人。

  工作中,李兵与中国航天系统**代的焊工师傅有了接触。不同于许多人对于“焊工”的认知,在航天科技领域,焊工的地位很高,被称作“精手”,平时是不让干重活的。甚至,如果焊工这一天的精神状态不好,或者身体不适,宁愿要求其休息,也不能工作。

  焊工师傅向李兵建议,到生产一线去。增加对基础材料的认知,熟悉机械制图,将所学的力学知识得以运用……从此,李兵开始拜师学艺,学习做一名焊工。

  在完成**个焊接任务的时候,李兵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不易。那天,21岁的他从晚上12点半,熬夜干到上午8点半,才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对于成熟的焊工师傅而言,这个任务只需要60至70分钟时间。

  作为一个航天人,得耐得住寂寞。从做焊工开始,李兵在贮箱总装焊接这一个工序上,干了整整15年。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李兵学得勤奋,焊出来的焊条像鱼鳞一样整齐光洁。这期间,他也从一名新手焊工,成为一名资深的焊工。

  专注:助力首颗“澳星”发射 他和同事连续干了七天七夜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中国航天踏步走向世界。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更加备受关注的,是**颗“澳星”发射。这是我国**次使用捆绑式火箭发射卫星。从设计到发射,仅有一年多时间。

  李兵和10多名同事一起,负责火箭贮箱焊接。有一个箱子因损坏需要更换,但留给李兵他们的时间又十分紧迫。10多个人,连续干了七天七夜,装配,焊接,装配,焊接,每隔一两个小时,这两个步骤就交替进行,工人们只有喝个水、打个盹的时间。就在第七天的凌晨,李兵困得在一辆厂区周转车上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车被开到了厂区篮球场的中央,他还在呼呼大睡之中。

  1992年3月22日,“澳星”在发射点火后突然紧急关机,一度让人揪心。几个月后的8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将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送入预订轨道。

  “不怕失败,可能再进一步就成功了。”多年以后,李兵这样总结他的心得。他介绍说,航天工程作为大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发射后,不论是成功或失败,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求改进。而事实证明,这两次发射中,火箭的箱体值得信赖。

  精准:抓住仅剩的一次机会 一分钟补焊避免百万元损失

  1996年,李兵被抽调到另一个工序———贮箱箱底焊接。这意味着,他要从10多年的习惯中抽离出来,适应新的操作。一开始,李兵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仅仅一年后,他就成为新工序的领头人,用实力赢得了认可。

  2004年,承担“神舟六号”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一个配套箱子,在生产过程中某零部件突然出现焊接缺陷。这可急坏了在场人员。更糟的是,焊接人员**次补焊没有成功。虽然需要焊接的仅仅是一个小点,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二次补焊仍不成功,产品就将报废,不仅导致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总体进度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李兵临危受命。他深知,几百万的东西能不能用,就在自己补焊的那一分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李兵连续几天都在车间查找问题所在,反复推敲,一次次在脑海中模拟补焊操作:在焊前增加打磨次数去掉氧化层,进一步提高清洁度,更加合理地优化焊接参数……

  补焊时,由于李兵个子偏高,在箱体中进进出出很不方便,只得弯着腰,蹲着操作。短短的一分钟,却是汗水湿透了衣服。

  *终,李兵用焊枪十分精确地完成补焊。有人说,这次焊接,“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匠心:从未脱离生产一线 从业30余年攻克焊接“痛点”

  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李兵获得了包括“全国技术能手”在内的诸多荣誉,在焊接业内的名气也是不胫而走。而一直以来,很多企业都动过“挖”走他的念头。早在1995年前后,就有合资企业向其开出月薪7000元的待遇,甚至不需要他具体干活,而是许以“技术指导”的身份。那时才30多岁的李兵婉拒了“诱惑”,决心扎根航天工作。

  焊接变形,一直是焊工们的“痛点”。李兵介绍,运载火箭的主要结构材料多为铝合金,但这种材料的可焊性并不好。火箭贮箱上,哪怕是一个点的很小的缺陷,往往也只有两次补焊的机会。如果处理不好,整个产品就可能报废,动辄可能是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损失。从业30余年,李兵一直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焊接变形的处理,他研究出“振动校形”的办法,并在去年获得专利。李兵也被称作“专家型”的焊接大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李兵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从未脱离生产一线,长期从事高难度、高要求、高风险的大型结构件手工氩弧焊接工作,为国防现代化和载人航天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1. 茶浴锅炉型号全攻略:从家庭到商用,选对“活火”更养生
  2. 压力锅炉:工业心脏的强劲脉动
  3. 采暖锅炉的核心特点与应用价值
  4. 双燃料锅炉行业趋势分析:能源转型下的韧性之选
  5. 燃油锅炉:高效能源转化的核心热源
  6. 热风炉安装方式详解:从基础到调试的关键步骤
  7. 原子能锅炉发展现状:从裂变到聚变,安全高效之路
  8. 立式锅炉工作原理详解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