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分析>>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时间:2013-09-16  来源:中国锅炉网  浏览次数:72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在产量、品种、质量、技术和设备等多方面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金模钢铁网首席顾问师罗百辉认为,化解当前困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单个企业之事,需要多方合力,通过宏观管理、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罗百辉分析指出,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钢铁工业走向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当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入,支撑钢铁工业继续规模扩张的市场已经不在,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其中,既有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公平竞争,又有自身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钢铁产能总量大于产量释放的影响大,产业集中度低且无序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竞争手段单一等,导致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部分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亟待完善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是税负不公平。由于企业性质多样,所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造成当地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政策差别很大,因而税负不等。二是环保投入差异大。不同地区企业受到的环保要求不同,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等,企业环保投入差异较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不同。这些不公平现象在当前行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愈发突显,导致市场优胜劣汰作用失灵,该淘汰的淘汰不了,该盈利的不能盈利。

  钢铁产能总量大于产量释放的影响大。到2012年末,全国炼钢产能接近10亿吨。按此计算,全国钢铁产能的利用率在72%左右。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徐乐江所讲,欧洲以75%、日本以78%作为产能充分利用率的分界线。以此作为参照的话,我国产能利用率不算太低。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钢铁产能总量庞大,产能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市场增加1000万吨钢材的供应,对市场的供需平衡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生产节奏难以协调,总是出现钢价略微上涨,产量急剧增加的状况,造成产量集中释放打压钢价的情况发生。

  产业组织形式多样,集中度低。2012年,被纳入钢协统计的74家企业(集团)合计产钢5.89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82.15%.钢协统计之外的钢产量1.27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85%.钢协统计之外的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加上74家会员企业(集团),全国拥有炼铁-炼钢-轧钢长流程的钢铁企业合计有几百家。2012年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2.2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54%;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2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94%;前1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8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34%,分别比2011年下降2.17、3.26、3.76个百分点。钢铁企业组织形式有央企,有地方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部分企业有时难以自主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竞争手段单一。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差距不大,但普遍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经营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生产、销售钢材,能够打动用户、抓住用户的手段只有钢材价格。一旦失去价格优势,用户很容易流失,这就导致企业间的竞争手段单一。在钢铁产能过剩、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中,如果没有钢铁企业退出市场,这种价格竞争损害的是所有竞争者的利益,造成的是共损的局面,只有一部分企业淘汰出局、退出市场之后,剩余企业才能有利可图。目前钢铁企业正处在痛苦而漫长的惨烈竞争中。

  上述四个方面因素在钢材需求增速放缓,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下愈发突出,短期影响的表现是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经营困难,长期影响将导致部分企业被淘汰。当前钢铁行业经营困难,不能完全归咎于产能过剩。例如水泥制造行业2012年底产能利用率为73.7%,是公认的产能过剩行业,但是销售利润率仍高达7.44%.钢铁企业众多,不能有效协调生产,创新能力不强,相互竞争依靠单纯的价格竞争也是导致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行业转型向何处去?罗百辉指出,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国民经济合理增长区间内,要抓住机遇,着力调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主要受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工业转型升级将对钢材需求结构产生影响,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转型的快慢决定着今后持续发展的空间。

  国民经济增速回落,钢材需求增长放缓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天时。如果国民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仍然处在有钢不愁卖的市场环境中,钢铁工业就没有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处在全球*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并且整个工业同样处在转型阶段,这就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地利。目前钢铁业界已经形成了依靠规模扩张不能持续发展,要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的共识,这就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人和。具备转型升级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没有理由不加快步伐,实现转型脱困,关键要找准方向和措施。

  钢铁工业转型的方向就是要适应国民经济增速放缓,适应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体来讲,从行业层面,一是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过剩产能,使产能达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水平;二是形成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合理控制产量释放。从企业层面,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区域特点、品种结构、工艺技术等实际情况研究培育自身优势,增强创新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

  在罗百辉看来,实现钢铁工业转型脱困,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三者缺一不可。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淘汰落后,行业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形成行业合力,企业转型发展培育特色竞争力。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1. 茶浴锅炉型号全攻略:从家庭到商用,选对“活火”更养生
  2. 压力锅炉:工业心脏的强劲脉动
  3. 采暖锅炉的核心特点与应用价值
  4. 双燃料锅炉行业趋势分析:能源转型下的韧性之选
  5. 燃油锅炉:高效能源转化的核心热源
  6. 热风炉安装方式详解:从基础到调试的关键步骤
  7. 原子能锅炉发展现状:从裂变到聚变,安全高效之路
  8. 立式锅炉工作原理详解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