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设计理念
除雾器是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能否连续可靠运行。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除雾器对保证湿法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了除雾器设计的“六大”理念即高除雾效率、无夹带流速范围大、低压降、抗堵塞性好、耐热抗老化、防腐防磨性好。
除雾器本体的设计
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重要的指标之一。烟气“潜通道”、烟气流速、烟气偏流、波形板结构、间距、除雾器布置形式等都会影响除雾效率。通常要求通过除雾器后的雾滴含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雾滴粒径大于15μm)。
压降是指烟气通过除雾器前、后的压差。压降越大,能耗越高。压降的大小不仅与烟气流速、波形板结构、间距、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而且与除雾器波形板上的结垢状况密切相关。当结垢严重时系统压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降的变化可有效地撑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降一般要求小于0.2KPa。
烟气流速过高(超过临界气速)容易产生雾滴的二次夹带,使除雾效率降低,并使压降增高,能耗增大。烟气流速过低则不利于气雾分离,也会降低除雾效率,而且会使吸收塔横截面积增大而加重投资成本。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必须把烟气流速控制在合适范围内。通常设计烟气流速在3.5~5.5m/s之间。
波形板间距过大烟气转向趋缓,使得雾滴对气流的跟随性变好而易于流出除雾器通道,降低了除雾效率。波形板间距过小则压降增大,冲洗效果变差,波形板易堵塞。*常用的除雾器波形板间距为20~50mm。
除雾器的级数与除雾效率及压降密切相关。级数增加除雾效率提高但压降也增大,能耗和成本都增大了。反之则压降减小除雾效率降低。因此,除雾器级数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除雾效率、压降、空间、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数的WFGD系统都采用两级除雾结构。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