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微电解自洁器原理
水箱自洁器采用微电解原理,通过电化学反应,使水中溶解的氯离子、水分子产生以下氧化性物质:次氯酸(HCIO-)、二氧化氯(CIO2)、臭氧(O3)、活性氧(O)、分子氯(Cl2)等。上述氧化性物质通过扩散和循环对水箱、水池中的所有水及水箱、水池内壁进行处理,破坏水中及水箱、水池内壁的、藻类微生物细胞,达到、灭藻的。

由于水箱及水池的水有时长期停留,致使遭受各种微生物、等的污染,而使水的水质指标达不到卫生标准,造成池水的二次污染,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公寓、写字楼等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人们直接用于水箱的水量越来越大;如果二次污染严重,将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长期存入的水不循环,由于环境的原因,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要消灭水箱及水池的二次污染,必须对水进行适当的和定期清洗,而目前各种措施比较繁琐;费用高,有时还要停水,给用户造成一定的不便。本公司研制的水箱自洁器,通过水的自体循环,同时加入适当的强氧化物质,即可达到对水体的。


水箱自洁器产品特点:
灭藻速度快,且具有广谱性,可杀灭所有微生物。
无二次污染,物质后还原成O2和H2O。
彻底、无死角的循环扩散处理,具有持续。
安装方便,不需破坏原水箱结构,只需放入水箱内。
时间设定运行自动,工作状态可调,无需专人看管。

水箱自洁器重要性
水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来水经管道输送以及建筑物水箱停留后,水与空气接触,水箱在潮湿环境下滋生微生物以及水池水箱的死水区微生物繁殖,其水质会变差。据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二次水池、水箱的水质卫生学指标不合格率占用户用水不合格率的90%以上。例如在广州、上海等地,水池、水箱内有“红虫”出现。消防水箱内的水如果长期静置不加以处理,池内的水更容易滋生和微生物,并会产生难闻的味道。
针对上述情况,我公司研制成功了水箱自洁器,该设备通过连续循环处理水箱内的存水、使水箱水、水箱内壁、管道内壁及水龙头得到有效和净化,同时还能水分子、使水分子团蔟变小。
水箱自洁器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技术智能化全自动运行,无易损件,无需化学药剂,平时无须专人管理,设备作防雨防冻处理,可室外安装,在室内可远程监控设备运行。


水箱自洁器介绍
首先将水箱器的循环水缸置于水箱的中下部,以保证水箱的水循环均匀。当水位达到液位计设定的高水位时,启动电控柜高压电源和潜水泵所产生的强氧化气体经管路,至曝气部分;对水进行曝气,同时,潜水泵将经过的水送回水箱,使停滞的水循环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对水彻底的,保证了水的质量。本产品出厂前,已将时间设定好,用户无需再设定。

臭水箱臭氧自洁器是我公司公司生产的设备,其优点和特点是一般厂家无法比拟的,该产品把臭氧制取技术、高氧化技术、自动控制、射流曝气、罐、臭氧混合泵、压差混合技术融为一体、注册资金高达300万可靠!
水箱清洁和成为卫生监测部门的重要检查环节。水箱自洁器现已通过卫生部门组织的鉴定,按企业标准生产。通过循环微电解水中物质(二氧化氯(CIO2),臭氧(O3),活性氧(O)、分子氯(Cl2)等)产生氧化物质杀灭饮水中的;

水箱自洁器安装方式
(1)不易将水箱自洁器安装在紧靠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连接在出水管旁路上。
(2)水箱自洁器应严格按照进出水方向安装。
(3)水箱自洁器应有高出建筑地面的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100mm。
(4)水箱自洁器及其连接管道和阀门应稳固固定,不得使水箱自洁器承担管道及附件的重量。
(5)水箱自洁器的安装应便于拆卸检修和维护,所有管道连接处不得使用影响水质卫生的材料。

水箱自洁器使用注意事项
(1)正常任务情况前提:
相对湿度:≤80%(温度为25℃时) 情况温度:5℃~40℃ 情况前提:四周无易燃易爆、侵蚀性气体或导电尘埃。 设备前提:必需接地
(2)本机制备的的臭氧气体不用贮存,现制备现用,方便。
(3)切记!本机控制箱内有高压,切勿自行拆装,以防电击伤人。如有故障请于水箱自洁器、水箱器、水箱自洁器生产厂家联络。
设备构造:
本机由高浓度臭氧发生器系统和气液混合系统两局部构成,操作简略 ,运转不变, 臭氧水消融度高,(0.5-15MG/L,可按需出产),满足二次供水水箱要求。
1、水箱自洁器、水箱器、水箱自洁器气液混合系统:
(1)气液混合效率高、功能不变、易操作、易维护。
(2)水箱自洁器、水箱器、水箱自洁器的气液混合系统使臭氧气体与水混合,混合效率可达78~85%,无需大型加压溶气罐或昂贵的反响塔即可制取高度臭氧混合液。
(3)气液混合系统制取效率、简化制取安装、节流场地、大幅本钱、节流运转本钱及维护费用。
水箱自洁器设备外观要求
水箱自洁器设备外观要求
1 水箱自洁器表面应喷涂均匀,颜色一致,表面应无流痕、起泡、漏漆、剥落现象。
2 水箱自洁器外表整齐美观,无的锤痕和不平,盘面仪表、开关、指示灯、标牌应安装牢固端正。
3 设备外壳及骨架的焊接应牢固,无变形或烧穿缺陷。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