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末样品:一般需要20mg以上,块状或薄膜样品要求尺寸在1*25cm-2*50cm之间;
2.液体样品:5ml左右,浓度根据文献调配;测液体的量子效率,需同时提供溶剂5ml;
3.需对比荧光强度的务必备注一下:同一测试条件下测试对比荧光强度;
4.测光谱都是氙灯激发,测寿命常规选用激光器(常规340/375/450的EPL或EPLED)或微秒灯;
5.近红外产率、变温近红外光谱测试等特殊测试价格另议。
确定样品有荧光/磷光性能,样品要光激励下能发光,不然所有荧光类测试都没有意义!对于发光在可见区的样品,最简单直观的就是紫外灯或者紫外暗箱照射下看看样品的发光。
1. 测光谱光源需要用到激光器的?
荧光光谱仪测常规发射谱的光源就是氙灯,测寿命的激光器光源不适合来测光谱!有些材料只能在特定激光激发下才能产生荧光,其发射光谱需要特定波长的大功率激光器来测,即激光诱导的荧光。
像一些光催化、半导体材料等,可以考究下文献测稳态谱用的是什么光源,氙灯测试合不合适。如需要激光光源测光谱的请搜索拉曼-荧光联用测试,用拉曼设备测试激光诱导的荧光。
2. 样品一定先测稳态,再测量子产率、瞬态光谱?
产率测试前,样品要测过光谱,不要没有测过荧光就要直接测产率。可同时预约“发射谱”+“量子产率”测试;
稳态谱的数据是寿命测试的必要条件,没有测过光谱的,不清楚监测波长的,务必选择发射谱测试。一般稳态谱和寿命用的激发波长是一样的,或者是相近波长的激光器。荧光寿命的监测波长通常是光谱峰位或根据样品发射机制来确定的。
3.样品发射波长会变化吗?
样品的发射波长都是一定的,不会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相对强度会有一定的变化。这是由于荧光发射发生在##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而与荧光体被激发至哪一个电子态无关,所以荧光光谱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
4.在测试激发光谱的时候,要设置一个监控波长,这个监控波长有什么作用?
要测量激发光谱,就是固定一个发射波长,然后看在不同激发波长下,发射波长的荧光强度,这里固定的发射波长就是监控波长。
5.荧光光谱测试中如何选择滤光片?
发射和激发的时候滤光片都是放在同一个地方的,都是在检测器和样品之间的位置。建议所选用的滤光片波长应该是:发射谱:在设定的激发波长+20nm)和发射谱扫描范围下限-20之间激发谱;在设定的监测波长-20nm和激发普扫描范围上限+20之间。这样才不会影响峰型。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滤镜的曲线来看,同时,一般来说在出现倍频峰的时候才需要使用滤镜。



